在儲能、電動車(EV)需求快速成長下,帶動磷酸鐵鋰(LFP)、三元電池以外的其他新型電池積極爭搶商機。其中,磷酸鐵錳鋰(LMFP)動態相對受矚,可望出現Tesla加寧德時代的「最佳拍檔」,只要闖過2關,頗具撼動全球鋰電池版塊之勢?
就2023年來看,鋰電池一馬當先搶入市場,被稱為啟動鈉電池元年。中國奇瑞汽車採用寧德時代的鈉電池,可望落地。為增加續航力,寧德時代採整合技術,以實現鈉鋰混搭。此外,中國約有20家鈉電池供應商陸續取得官方測試,要滲透兩輪車、A00微型乘用車、儲能等領域。
另外,LMFP近期也有新動向,特別是市場傳出,Tesla在中國的改款Model 3,可望導入寧德時代的LMFP電池,其代號為M3P電池。對應Tesla上海廠正在執行產線改造,Model 3改款車計劃在2023年第3季推出。
該訊息自2023年第1季陸續傳出,Tesla曾予以駁斥,但寧德時代隨後透露M3P電池將在2023年推出。也有消息指出,M3P電池也可望導入Model Y。
中國供應鏈接連推出新款電池,是否撼動當下鋰電池市場的運作?供應鏈業者分析,LMFP電池或許影響較深遠,若有效商業化、境外業者跟進的機率較高,值得觀察後續對全球各供應鏈影響。
業者解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LMFP在實驗室中,稱得上是個發展成熟的技術,續航力比LFP高出15~20%,這被認為是Tesla採用的動力之一。而且,就物理性來看,其穩定性與LFP相近,比三元電池佳。後續可從2個方向觀察LMFP的發展動態。
其一,上車後的表現。LMFP雖是成熟技術,不過,導電性、循環次數等缺點得被有效彌補。還有商業化前,得有充裕的穩定性測試。
業者解釋,近幾年LFP谷底翻身,有相當大的動力來自於中系鋰電池廠在模組技術突破,包括寧德時代的C2P(Cells to Packs)或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等,拉升電池容量及性價比,進而超車三元電池。另1個重點是,近10多年來,不論LFP在電動車、儲能應用端市佔率歷經多少迭宕起伏,從未離席。但LMFP基本上仍未商業化、也缺乏「實戰經驗」。
其二,成本競爭力。雖然LMFP發展歷史悠久,除缺乏在應用端的實戰經驗,其實量產規模更是遠難敵主流的LFP、三元電池,後兩者在中國已具聚落效應。所以,從成本競爭力來看,LMFP短期內要與主流電池爭鋒,挑戰大,特別是2023年至今,中國車用市場仍難甩割喉戰的陰霾。
不過,「最佳拍檔」有突破潛力。如上述LMFP優勢可期,Tesla還可能率先上陣,若推出後市場反應佳,可望帶動其他車廠跟風;再加上寧德時代擴產動能可望優於全球絕大多數鋰電池廠,兩者攜手,突破現況的潛力可期。
至於鈉電池,業者認為短期仍以中國市場為主,其胃納量大、需求層次廣,還有政府支持,成軍機率較高。否則境外業者考量到電池容量等問題,短期來看興趣仍有限。面對地緣政治、關鍵礦源爭奪戰下,鈉電池可部分替代鋰電池,同步減輕中國境內鋰礦不足的潛在風險。
依SNE Research數據來看,中國鋰電池佔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市場約60%以上,年增12個百分點。業者指出,其他主要供應鏈包括歐、美、日、韓等為降低對中國依賴,正攜手朝提升自製率來追趕,中國LMFP若有新突破、可創造新優勢,或許就更不擔心其他對手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