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Pixabay

近期智慧座艙、電子後視鏡、創新科技車內運用崛起,不少台廠終於等到高光時刻。即便如此,還是有部分供應鏈業者對於零組件、晶片荒餘悸猶存。Tier 1廠商認為,雖然目前整體供應鏈缺貨狀況已經不似前幾年,但長鞭效應還在,未來1~2年將是關鍵重整期。

Tier 1業者直言,過去幾年汽車產業都籠罩在供應鏈短缺的陰影下,其中車用晶片更是「缺得一塌糊塗」,起因除了有天災還有人禍。

首先,車廠錯估情勢成為罪魁禍首,當其發現訂單需求猛烈時,也已經無力挽回錯放的產能。

其次,汽車是一個非常驕傲的產業,供應鏈往往都是封閉式系統,車廠過去甚至不願意為庫存水位買單,而是選擇將壓力轉嫁給供應鏈,Tier 1雖然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卻也首當其衝,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日本豐田汽車(Toyota)的JIT(Just in Time)制度。因此,過去各供應商的庫存水位普遍不高之外,企業文化也成為變數。如果是保守、資金雄厚的供應商,自然習慣多備一些,但也不乏維持固定備貨量的廠商,再加上隨著零組件、晶片的價格、Lead Time、產量的不同,對於安全庫存水位的定義各有高低,但總歸來說,過去平均約落在1個月左右。然而,這樣的模式,只是遇到短暫缺貨或許還應付得來,但若像此次斷鏈危機,恐怕就少有轉圜餘地。

最後,汽車所使用的晶片雖然多採成熟製程,但其所需的測試、驗證時間動輒1~1.5年,這個程序不僅晶片廠商要走,Tier 1更是無法避免。最重要的是,車用晶片最在乎的就是安全性,因此當消費性電子晶片短缺時,或許可以很快找到相對應的晶片替換,但車用晶片卻不然。車用晶片與消費性電子晶片兩者關係並不是翹翹板,汽車產業的V Model,也是無法規避的準則,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必須。

業者表示,正因如此,Tier 1對於備貨的心態也有所轉變。事實上,過去幾年晶片廠對於Tier 1所開出的條件可以用「苛刻」形容,就連不能取消的訂單都必須吞下去,Lead Time還可能拉到52週以上,也就是說,現在下單,取貨後已經是1年後的事情。更有甚者,價格瘋狂飆漲,甚至達數倍以上都時有所聞,卻還是可能緩不濟急,此時,不少廠商就必須到市場上以高價收購零處件,此舉雖然所費不貲,卻是必要的,否則產品很可能遲遲無法出貨。

業者表示,全球在晶片短缺的風暴下,預估少出了1,000萬輛車,但在未來交通工具中,電動車正興起、整體汽車需求也持續增加。至於供應鏈的緊張是否已逐漸緩解?業者回應,雖然已經不若前幾年,每個環節都很痛苦,但在部分重要零組件、晶片上,仍面臨水深火熱,簡言之,現在的汽車供應鏈正處於長鞭效應之中,未來1~2年會是關鍵重整期。在這段時間,哪些需求是真?哪些需求是假?不止車廠想搞清楚,Tier 1也想弄明白,可以確定的是,往後晶片廠與供應鏈、車廠之間的距離將更為拉近,以避免重蹈覆徹。

《新聞小辭典》汽車產業V Model:模型化程式設計(MBD)做為現代程式設計常用架構,同時具有可讀性、可追溯性及可重用性等特性,涵蓋從程式架構開發、軟體功能驗證,到軟體維護及移植過程中所需之軟體開發工具。模型化程式設計方法著重在開發週期及流程,完整的工具鏈可實現汽車產業的V Model開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