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面板廠在車用顯示模組系統整合能力方面一直居全球領先地位,DIGITIMES研究中心的分析師楊仁杰觀察指出,中國面板廠最近積極投資於這類技術和產能。雖然在技術方面追趕上台灣廠商仍需一段時間,但由於中美貿易戰持續惡化,中國國有車企傾向於更多地使用中國面板,這勢必對台灣面板廠造成一定程度的訂單排擠。此外,中國市場不僅龐大,而且政府對電動車的研發生產積極支持,是台灣面板廠不可或缺的市場。因此,面板業者必須建立雙軌供應鏈,以滿足中國客戶和非中國客戶的需求。

楊仁杰指出,台灣的兩大面板廠 — 友達和群創最近積極進行業務轉型,從純粹生產面板的廠商轉變為具備車用顯示模組系統整合能力的公司,並直接與車廠合作設計製造整合式智慧座艙。基於這種營運模式將成為車用顯示器的主流趨勢,京東方、天馬等中國面板廠也正視這一發展趨勢,針對系統設計製造業務進行投資,跟進台灣廠商的步伐。

另外,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台灣面板廠最近展開了戰略布局,其中印度產能建構成為一個重要的布局點。群創在印度的投資首次採取與當地業者簽署技術轉移合約的方式,以協助當地業者建構前段產能,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直接以外資身分投資設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面板廠早在2019年就已經在印度投資後段模組廠,目前雖然仍主要生產手機、IT和電視用面板,但已逐漸擴展到車用面板業務。

楊仁杰表示,由於面板並不涉及敏感技術,歐美車企不見得會因地緣政治而減少對中企面板的採購。相反地,目前中國車企仍是台灣面板廠的重要客戶,而中國的民營車企受到地緣政治衝突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台灣廠商仍有必要繼續維持對中國客戶的關係。鑑此,台灣廠商不僅需要在技術水平和整合能力方面保持相對於中國面板廠的競爭力,還需要適度擴增或調整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