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Pixabay

隨著各國燃油車退場時間點先後公布、車廠推出節能車或純電車(BEV)的數量提升、電池成本持續下降、充電相關基礎建設持續成長等多重因素之下,燃油車與電動車(EV)此消彼長的趨勢相當明顯,對此,台系車用供應鏈業者表示,雖然目前燃油車產品仍佔多數,但電動車成長趨勢已定,未來3~5年將持續滾動式調整產線規劃,但將放更多心力在輕量化產品開發。

資誠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暨大中華地區發展策略服務部副總經理鄭雯隆表示,全球電動車市場維持高速成長,預期2022年包含48V輕混、油電混合動力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PHEV)、BEV等合計,市場規模將達到1,845萬輛,佔全球汽車市場比重達22.8%。隨全球主要車廠陸續在2040年以前終止生產燃油車,預期2035年電動車比重將達90%。

以各地區市場而言,雖然中國在政策、多家車廠投入等推波助瀾下,電動車滲透率成長速度最快,但是美國同樣在《降低通膨法案》(IRA)等政策撐腰之下,進入快速成長階段。鄭雯隆指出,2023年第1季,美國BEV/PHEV市場滲透率已達到8.3%,相較於歐洲及中國基期更低、電動車市場成長速度更快。

供貨範圍涵蓋歐、美、日多家國際級車廠的台系車用供應鏈業者表示,電動車產品從送樣到確定量產,目前仍維持約3~5年的時間,其中有不少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即將在2023年第4季或是2024年上半逐步放量。

對於快速成長的電動車商機,是否將開出新產線?業者則表示,雖然大部分傳統車廠的轉型目標相當明確,純電動車廠也持續送樣中,但是目前並無特別針對電動車開新產線的打算。主要原因仍是,目前市面上燃油車依舊是主流,目前在出貨方面仍有超過90%的壓倒性比重,因此仍將以滿足現有需求為優先。但與此同時,也將投入更多研發經費與心力開發輕量化、符合節能需求的材料。

業者表示,所謂「鐵包肉」,燃油車的車體多為鋼板,而電動車追求更低能耗、更長里程,鋼板顯然成為拖油瓶。因此有不少車廠客戶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經過強化的塑膠作為車體,除了在顏色、造型方面可以更加美觀與更具流線感,在車身減重方面也有很大的助益。但是,畢竟電動車是交通工具,安全性、可靠性仍是最高準則,所以目前還有很多新材料仍在試驗階段,但仍不排除當電動車多於燃油車時,很有可能都是「塑膠包肉」的時代。

事實上,「以塑代鋼」並非電動車時代才有的構想,2017年的台北國際汽車零組件與電子展(2017 Taipei AMPA)上,來自中國的中瑞德電動車首度登台就主打全球首輛量產採用整車設計的塑膠車雙人座純電動貨車e.Cargo,車重約落在550公斤左右。當時,中瑞德電動車表示,塑膠車的製程相對以鋼材為主要材料的車款更簡單、成本更低,且如果車輛報廢,部分材料還可以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