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通訊對於現代人們的生活影響不斷擴大,期待能夠隨時隨地,不受地理限制的連網需求與日俱增,結合衛星與行動網路的裝置直連 (Direct-to-Device;D2D) 通訊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焦點。DIGITIMES 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在政府資助、全球加速低軌衛星部署及火箭發射成本大幅下降的推動下,全球 D2D 服務市場發展前景明朗,估計至 2032 年市場規模上看 152 億美元,2025 年至 2032 年整體市場規模成長逾 60 倍。 

D2D 服務的最大特徵是可讓一般行動用戶不需額外終端設備,即可直接與衛星連線。這項技術不僅補足地面行動網路的覆蓋死角,也將成為 6G 時代「天地一體化通訊」的重要一環。目前 SpaceX 與 T-Mobile 合作推出的 T-Satellite 服務已率先商用,提供簡訊與多媒體訊息傳送;隨著 3GPP 第 19 版 (Rel-19) 標準預計於 2026 年凍結,未來將支援 OTT VoIP 通話與多媒體應用,屆時可望引爆換機潮與新一波用戶成長。 

推動市場成長的動能來自三大面向。首先是「政府補助與國防預算挹注」。以美國為例,國防部 2025 財年以 COMSATCOM 預算採購商用衛星頻寬達 1.34 億美元,年增近九成。除了 SpaceX、Iridium、Viasat/ Inmarsat 外,歐洲的 SES、Eutelsat/ OneWeb 等也獲得合約。這些資金除強化國防衛星韌性,也讓業者得以加速民用服務落地。 

其次,「火箭技術的突破正改變太空經濟結構」。SpaceX 的 Starship 具備百噸級載重能力與全可回收設計,若能將發射成本降至每公斤 200 美元,將大幅推低衛星部署門檻,帶動新一輪低軌衛星發射潮。 

最後,「衛星車聯網」或將成為 D2D 普及的關鍵應用。5G 汽車協會 (5GAA) 預期 2030 年後車輛將全面導入 NR - NTN 應用,支援即時通訊與緊急救援。Viasat 與 Skylo 等業者已在 2025 年巴黎會員大會展示基於高通 Snapdragon Auto 5G Modem 的 D2D 車聯應用。未來,車輛將繼手機、筆電之後,成為具規模潛力的衛星連網終端。 

不過,D2D 市場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技術/商業模式尚待成熟,目前多數服務仍以簡訊為主,對用戶吸引力及電信商營收貢獻有限。其次,通訊頻譜與系統整合複雜,就算電信與衛星營運商有意整合頻譜資源,但也可能受限電信法規而窒礙難行。第三,市場規模化時程將受制於產業投資信心與 3GPP 標準化進度,如 AST 衛星部署進度若不如預期,市場初期僅能依賴 T-Satellite 等單一業者推動,發展規模受限亦將推遲晶片業者開發腳步,進一步影響如車聯網等應用導入時程。 

DIGITIMES 預測,在相對樂觀情境下,D2D 市場規模將自 2025 年 2.49 億美元逐年成長至 2032 年 152 億美元規模,若標準、市場、政策進度不如預期,則市場規模將介於 66 億 106 億美元之間。 

雖然 D2D 市場短期對電信商營收影響有限,但對年營收僅數十億美元的衛星業者而言,潛在收益極具吸引力。未來幾年,隨著低軌衛星部署完成、晶片支援度提升、車聯與防災應用擴大,D2D 有望從導入期邁入成長期,成為串聯太空與地面通訊的新一代關鍵服務,正式開啟「衛星直連通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