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秘書長沈舉三(右四)、台灣車用電子協會理事長唐經洲(左五)、波蘭駐台代表高則叡(左四)、南台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德光(左三)。符世旻攝

過去為產煤大國的波蘭,汽車產業已成其經濟發展主力之一,近年則因全球節能減碳風潮面臨產業改革。波蘭政府對於電動載具滲透率有著明確規劃,台灣車用電子產業成為重要夥伴。

汽車工業為波蘭第二大製造產業,更是支撐波蘭經濟發展的主力之一,為持續促進波蘭經濟成長動力,並減少波蘭境內嚴重的空汙問題,發展電動車成為波蘭政府目標之一,並於2018年2月推出「電動交通與替代燃料法」。

此外,波蘭為歐盟第三大巴士製造國,境內擁有許多OEM廠商,前三大製造商分別為德商MAN、波蘭本土Solaris Bus & Coach以及瑞典商Volvo。波蘭本土的巴士製造商Solaris Bus & Coach及Ursus為其中最早投入電動車巴士業者,讓波蘭於發展電動車上具備相當好的切入點與市場區隔。

因此台北市電腦公會(TCA)、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TADA)、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台灣綠能協會(TGE)、南臺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協辦「2023第二屆台灣-波蘭電力電子技術交流論壇」,盼促進台波兩國交流。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秘書長沈舉三表示,2年前在TCA協助下,TADA正式成立。TADA不僅看中商用車市場,也廣泛關注並支援貨運、大眾運輸等多種交通載具的市場發展。波蘭曾是全球最大產煤國,如今面對產業轉型,持續透過投資發展綠能相關產業,並積極與國際供應鏈連結,建立產業生態系。

台灣車用電子協會理事長唐經洲則分享波蘭考察經驗指出,波蘭擁有悠久的歷史,基礎科學非常扎實。波蘭曾是最大的產煤國,卻承受幾乎是歐洲最高的電價,這便是其致力於能源轉型的原因,並制定了嚴格的減碳目標。

波蘭駐台代表高則叡(Cyryl Kozaczewski)指出,波蘭是蓬勃發展的經濟躍升國,2022年GDP成長5.1%,波蘭作為歐洲領先的電動車電池和零件生產國,波蘭對該地區的出口貢獻達數百億美元,同時在歐洲白色家電生產中佔3分之1以上的佔比。

汽車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之間的合作存在許多巨大的機會,而且不僅電動車,各種車輛都應該配有智慧化系統。台灣不論是資通訊(ICT)或是半導體產業都擁有良好的基礎,凸顯波蘭和台灣具有先天的互補性,不論在技術、產業乃至於傳統產業,期許未來繼續深化雙邊關係,增進雙方產業交流發展。

南台科技大學副校長周德光表示,南台科大計劃結合波蘭產學研機構,並籌畫於2024年設立波蘭分校,開啟雙方人才交流,期望能更深化台灣與歐洲在高階人才面向的互動與合作。